近期,一则 “中国银行正式宣布派币” 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,引发众多投资者关注。这一消息称,中国银行将与 Pi Network(派币项目)合作,支持派币的存储、交易等业务,甚至暗示派币将迎来官方背书,实现 “一夜暴富”。然而,经多方核实,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谣言。
从中国银行的官方立场来看,其从未发布过与派币相关的任何公告。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,业务开展严格遵循国家金融监管政策。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明确且坚决,早在 2017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、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交易中介服务等。此后,监管部门多次重申这一立场。派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在国内并不具备合法地位,中国银行绝不可能违背监管政策,参与派币相关业务。
从派币项目本身分析,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。Pi Network 自 2019 年推出以来,宣称通过手机免费挖矿,吸引大量用户参与。但该项目至今未上线主网,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。所谓的 “派币” 也未在任何正规加密货币交易所上市,其价值缺乏市场验证,更多停留在项目方和社区成员的 “预期” 中。派币的技术架构也未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审计,安全性存疑。在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,派币难以成为具有真实价值的数字货币。
谣言传播背后,往往隐藏着不法分子的不良企图。部分人利用公众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金融知识的欠缺,编造此类谣言,诱导投资者参与派币交易。他们通常以 “内部消息”“官方合作” 为诱饵,让投资者在所谓的 “派币交易平台” 注册、充值,甚至拉人头发展下线。这些平台多为非法搭建,一旦投资者投入资金,很可能面临资金被盗取、平台跑路的风险。此前,类似虚拟货币诈骗案件屡见不鲜,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投资者应保持理性与警惕,面对这类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,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。在投资领域,“天上掉馅饼” 的事情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。特别是在虚拟货币市场,监管政策趋严,风险远高于传统投资市场。参与虚拟货币交易,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,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。对于 “中国银行正式宣布派币” 这类谣言,要认清其本质,坚决抵制,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受害者。同时,加强金融知识学习,提升风险识别能力,才能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保护自身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