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币流通数量: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

 

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生态中,以太币(ETH)的流通数量备受瞩目,其变化不仅反映了以太坊网络的运行状况,还对市场供需及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。

截至 2025 年 8 月 3 日,以太币的流通总量为 120,711,165 枚 ,总供应量是 122,375,302 枚 ,最大发行量为无限。自以太坊网络于 2015 年 7 月 30 日投入使用以来,以太币的流通数量便处于持续动态调整中。起初,有 7,200 万枚以太币投入流通,随着时间推移,新的以太币通过网络机制不断产生并进入市场。

以太坊在 2022 年完成了从工作量证明(PoW)到权益证明(PoS)的重大转变,这一变革深刻影响了以太币的发行与流通。在 PoW 机制下,矿工通过算力竞争获取区块奖励,每日约产生 13,000 枚 ETH;过渡到 PoS 机制后,发行量基于质押的总价值计算,当前约 106 万个验证者的情况下,每周产生约 18,600 枚 ETH。与此同时,2021 年 8 月伦敦硬分叉引入的 EIP-1559 基础费用销毁机制,使得部分 ETH 从流通中永久移除。当网络交易活跃时,交易费用中的基础费用被销毁,在某些高交易费时期,ETH 甚至呈现净通缩状态。然而,近期数据显示 ETH 又进入通胀期,2024 年第二季度发行量为 228,543 枚,销毁量 107,725 枚,净增 120,818 枚,年化净通胀率约 0.7%,即每周新增约 17,000 枚 ETH 。

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以太币的流通数量。从网络活动层面来看,以太坊网络的使用频率和活跃度直接影响着 ETH 的销毁量与新发行量。当开发者在以太坊平台部署更多智能合约,或是用户频繁进行去中心化金融(DeFi)交易、非同质化代币(NFT)买卖时,交易费用增加,若基础费用足够高,销毁的 ETH 数量增多,会减少流通数量;反之,网络活跃度低,销毁量少,新发行的 ETH 则会使流通数量上升。例如在 DeFi 借贷市场火爆时,大量借贷、还款交易促使 ETH 销毁量显著提升 。

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至关重要。长期投资者若持续质押 ETH,可获得质押收益,同时减少市场上可流通的 ETH 数量,增强市场对 ETH 的惜售情绪;而当市场行情波动,投资者恐慌抛售 ETH 时,流通数量会迅速增加。如在加密货币市场熊市阶段,部分投资者为避免资产缩水,大量抛售手中 ETH,导致市场流通量短期内急剧上升 。

以太坊网络自身的技术升级和发展规划也会对流通数量产生影响。未来若有新的协议改进或硬分叉,改变发行或销毁规则,将直接改变 ETH 的流通数量变化趋势。例如,若进一步优化 EIP-1559 机制,提高基础费用销毁比例,可能会加速 ETH 进入通缩状态,减少流通数量 。

以太币的流通数量处于复杂且动态的变化过程中,受网络机制、网络活动、市场参与者行为以及技术发展等多因素影响。这一动态变化不仅关系到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,也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整体格局和投资者决策产生着关键作用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