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NFT 币能升值吗”“买 NFT 币算不算智商税” 的讨论在社交平台发酵,看似是对新兴数字资产的疑惑,实则已陷入非法金融活动的迷局。我国《十部门通知》明确虚拟货币无实际价值,交易属非法行为,而所谓 “NFT 币”,本质是不法分子将 NFT 技术异化炒作的 “空气币”,跟风投资不仅是 “交智商税”,更面临资金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,这是必须厘清的核心结论。
一、“NFT 币” 的本质:技术异化后的炒作工具
“NFT 币” 与真正的 NFT 存在本质区别,其 “智商税” 属性体现在两点:
- 脱离价值根基的概念造假
NFT(非同质化代币)本质是区块链上的权利记录凭证,需依附数字藏品等实体载体存在,本身不具备独立交易价值。而 “NFT 币” 完全剥离载体,被包装成独立 “投资品”,实则是复制虚拟货币的炒作套路 —— 湖北宜昌某骗局中,骗子将成本数元的 AI 生成图上链,复制数百份制成 “NFT 币” 发售,单价高达数百元,本质是无价值的数字符号。
- 金融化改造的违法本质
正规 NFT 强调非同质化与收藏属性,而 “NFT 币” 通过分割所有权、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其核心特征,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(ICO)。这类操作已违反《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》,沦为纯粹的投机工具,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非法属性完全一致。
二、“NFT 币” 炒作的核心套路:伪装价值的收割闭环
“NFT 币” 的 “智商税” 骗局已形成成熟模式,核心套路有两类:
- 技术包装制造稀缺假象
不法分子炒作 “区块链存证”“唯一标识” 等技术概念,伪造 “名家授权”“限量发行” 等证明,在短视频平台传播 “NFT 币年化收益超 300%” 的谎言。上海警方侦破的案件中,骗子伪装 “炒币高手”,诱导用户在虚假平台购买 “NFT 币”,通过后台操控价格制造盈利假象,涉案金额巨大。
- 社群洗脑煽动非理性接盘
骗子以 “NFT 投资交流群” 为名拉人入群,群内 “托” 不断晒出 “短期翻倍盈利” 的虚假截图,编造 “机构扫货即将暴涨” 的谣言。于都县通报的案例显示,不法分子甚至通过线下 “扫楼” 推介,以 “NFT 币质押返利” 为诱饵发展下线,涉嫌传销与非法集资。
三、轻信 “NFT 币” 的三重致命风险
把 “NFT 币” 当投资品,本质是踏入三重陷阱:
- 资金风险:归零与跑路双重打击
“NFT 币” 价格完全由庄家操控,湖北首例数字藏品诈骗案中,8000 余名投资者购买的 “NFT 币” 最终沦为废码,涉案千余万元血本无归。更致命的是,交易平台多为境外非法架构,资金流向境外后难以追踪,平台跑路后维权无门。
- 法律风险:交易即触碰监管红线
我国明确禁止 NFT 金融化交易,参与 “NFT 币” 买卖无论盈亏均属违法。深圳某用户因投资 “NFT 币” 亏损起诉平台,法院以 “参与非法金融活动” 为由驳回诉求,损失自行承担。
- 刑事风险:沦为犯罪工具的高概率
“NFT 币” 的匿名性使其成为洗钱工具,厦门警方侦破的案件中,嫌疑人利用虚拟货币转移赃款,参与交易的用户因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,与 “NFT 币” 的交易风险完全吻合。
四、核心提醒:认清本质,拒绝 “智商税”
识别骗局需明确三点:一是 NFT 本身非 “币”,脱离载体的 “NFT 币” 全是骗局;二是 “高收益”“限量涨” 均为诈骗信号,正规数字藏品不承诺回报;三是境内任何 “NFT 币” 交易均属非法。
综上,NFT 币是智商税吗的答案不言而喻 —— 其本质是披技术外衣的非法投机工具。对普通公众而言,无需纠结技术细节,只需牢记: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均属违法,坚决不相信、不参与,才是避免 “交智商税” 的唯一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