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曾使用日本式化名,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成为加密市场的高频炒作概念,甚至被附会为 “中本聪主导的神秘组织”。但结合中本聪的匿名属性、日本加密监管记录及项目实质来看,所谓 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与比特币创世者无任何关联,本质是借 “中本聪” 名号敛财的骗局,其运作模式早已被监管部门曝光。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中本聪的匿名性与独立创世轨迹,从根源上否定了 “集团存在” 的可能性。中本聪在 2008 年发布白皮书时仅使用化名,虽曾自称 “36 岁的日本人”,但后续证据显示其写作习惯为英式英语,创世区块信息关联英国《泰晤士报》,且从未透露任何团队或组织背景。区块链分析证实,比特币早期开发完全通过邮件沟通,无任何 “集团协作” 痕迹,中本聪 2011 年淡出时也仅将项目移交少数核心开发者,未提及任何日本机构。更关键的是,其持有的 109.6 万枚比特币始终处于休眠状态,无任何与 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相关的转账记录,彻底打破了 “集团操控资产” 的谣言。
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的炒作套路,实则是对中本聪名号与日本加密政策的双重滥用。日本因早期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、发放多张交易所牌照,成为加密骗局的 “虚假背书” 重灾区。这类 “集团” 往往虚构背景:或宣称由 “中本聪亲属创立”,或伪造与早期交易所 Mt.Gox 的关联(实则 Mt.Gox 为独立运营且因监守自盗倒闭),再以 “揭秘中本聪财富密码”“获得创世区块分红” 为诱饵吸引投资者。其核心套路与 “原子币 ATOY” 的传销模式如出一辙 —— 要求缴纳 “入会费” 加入 “挖矿社群”,发展下线可获代币返利,本质是依赖新资金维持的庞氏骗局。
日本监管部门的查处记录与行业规律,进一步印证了其骗局本质。2024 年东京警视厅破获的 “日聪币诈骗案” 中,犯罪团伙伪造 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官网,宣称 “获得中本聪授权发行代币”,短短半年骗取全球投资者 1.2 亿美元,最终主犯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捕。从行业规律看,这类借名人名号炒作的机构均有共性:无公开团队信息、未通过日本金融厅备案、代币仅在无资质平台流通,与 ATOM 等合规代币的透明化运作形成鲜明对比。值得警惕的是,中本聪本人从未与任何商业机构关联,此前《新闻周刊》误认的日裔美国人 Dorian Nakamoto,也明确否认与比特币及相关集团有任何关系。
综上,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是典型的借名炒作骗局,与比特币创世者中本聪毫无关联。投资者需牢记中本聪 “去中心化、无组织依附” 的创世初心,对任何冠以 “中本聪” 名号的机构保持零信任,通过日本金融厅官网核实项目资质,坚决规避这类披着 “创世光环” 的非法金融陷阱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