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T 币创始人是哪国人?信息空白下的骗局真相与风险警示

“ACT 币创始人是哪国人” 的追问,最终只能得到 “无答案” 的结果 —— 检索区块链数据库、权威财经报道及监管公告后发现,ACT 币不仅未公开创始人国籍,甚至连核心团队成员姓名、履历等基础信息均无迹可寻。这种彻底的信息隐匿性,与虚拟货币诈骗案件中 “匿名操盘” 的套路高度吻合,暴露了其借区块链概念收割资金的本质,参与交易暗藏财产与法律双重风险。

创始人国籍成谜,本质是诈骗分子的刻意设计。对比合规项目的信息披露标准: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的加拿大国籍清晰可查,世界币创始人山姆・阿特曼的美国背景公开透明,而 ACT 币的 “国籍空白” 绝非偶然。诈骗分子深谙 “匿名即安全” 的逃避逻辑:隐匿国籍可切断身份追溯链条,避免像鄂州市 “欧比特平台” 诈骗案中的程某那样因身份暴露被跨境追捕;同时可伪造 “海外顶尖团队操盘” 的假象,搭配 “国际化生态布局” 的话术降低投资者警惕,这种操作与重庆警方打掉的 ACC 通证骗局伪造海外背景的手法如出一辙。

信息空白的背后,是 “无技术、纯炒作” 的骗局内核。加密行业资深人士透露,95% 以上的虚拟货币项目都是假的,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团队不足 3000 人。ACT 币显然属于此类 “空气币”:既无可信白皮书,也无落地应用,仅靠伪造交易数据制造价格波动。其运作模式与 “欧比特平台” 的对赌套路异曲同工 —— 创始人通过匿名控制大部分代币筹码,配合 “拉人头返利” 的传销机制吸引资金,待散户接盘后便集中抛售,重现 “单日暴跌 90%、投资者血本无归” 的市场惨状。而国籍隐匿让创始人得以在骗局败露后全身而退,留给投资者的只有无法追回的损失。

即便抛开国籍谜团,交易行为本身已触碰多重风险红线。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,ACT 币的交易资金极可能与洗钱、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挂钩,参与者随时面临冻卡、刑事问询等风险,正如武汉 “剁币” 骗局中,即便受害者报警,资金追回也需依赖警方跨省侦破。更危险的是,此类代币多在无资质的境外平台流通,平台随时可能像 ICO365 那样因监管打击突然关闭,导致投资者资金 “蒸发”。

综上,ACT 币创始人国籍的空白,是骗局的核心伪装。投资者应摒弃 “匿名项目藏机遇” 的幻想,认清虚拟货币的投机本质与非法属性,坚决远离相关交易,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资产安全。